【本報綜合報道】香港消費者委員會17日公佈,從市面上47種咖啡樣本中檢測出致癌物丙烯酰胺,以即溶咖啡粉的含量較高。提醒消費者注意咖啡的飲用量和頻密程度。
消委會經過測試市面上49款不同種類的咖啡產品,包括咖啡豆、咖啡膠囊及咖啡粉等,從當中47款樣本中檢出基因致癌物丙烯酰胺,以即溶咖啡粉的含量較高。
丙烯酰胺是一種基因致癌物和神經毒性物質,現時香港法例未規定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標準。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的丙烯酰胺檢出量都符合歐盟訂立的基準水平,但測試結果發現同類型咖啡產品丙烯酰胺含量的差異最多可近4倍。
消委會促請生產商檢視其原材料及製作流程,盡量降低烘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丙烯酰胺,提升食品安全。並提醒消費者,儘管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較薯片等煎炸食物為低,仍需多加留意咖啡的飲用量和頻密程度。
另外,測試亦從46款咖啡樣本中檢出除害劑;15款樣本中分別檢出2種或3種除害劑殘餘;12款樣本中檢出重金屬;10款樣本中檢出另一致癌物赭麴黴毒素A。
消委會並提醒消費者,長期攝入咖啡因會增加對咖啡因的耐受性,並產生生理依賴,一旦突然停止攝入,便有機會導致頭痛、易怒和疲勞等症狀。
消委會亦就市面上出售的5類肉丸進行測試,發現全部龍蝦丸樣本沒有龍蝦成分;6成半牛丸和牛筋丸樣本,同時含有豬或雞成分;大部份墨魚丸樣本,超過一半是用魷魚製成。
測試亦發現,7成半肉丸樣本屬高鈉,有一半海產類肉丸,檢出重金屬。
消委會提醒,打算生育的婦女,以及因宗教或個人飲食習慣而需避免進食含有某些肉類的人士,選購時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