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學生、青年在體育文化的交流,粵港澳教育部門共同推進灣區學界體育比賽的工作,以體育凝聚人心。“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學界體育比賽─乒乓球團體比賽”於本月2日至6日一連5天在澳門舉行。活動以體育比賽作為契機,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互動和合作,比賽期間更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學界體育教育研討會”,分享各地區學校體育發展的情況,積極推動大灣區城市間的體育事業交流與發展。
是次活動由廣東省教育廳、香港教育局和澳門教青局合辦,澳門乒乓總會承辦。比賽開幕儀式於3月3日在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舉行,澳門教青局局長龔志明、副局長丁少雄、阮佩賢及黃嘉祺、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廣東省教育廳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處長陳健生、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處長岑嘉儀、澳門乒乓總會常務副會長黎鳴山,以及來自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大灣區九市的隊伍領隊和學生,共約150人參與活動。
龔志明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 75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 25周年雙慶之年,本澳聯動廣東省、香港及大灣區 9市積極開展體育交流合作,賽事期間亦會舉辦粵港澳學界體育教育研討會等,推動區內體育事業發展。當局已和香港及大灣區 9市達成共識,將輪流舉辦不同類別的體育賽事,讓學生及運動員共同交流進步。
龔志明並稱,粵港澳大灣區學界體育比賽是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透過積極開展體育交流合作,推動區內體育事業互學互鑑、互通互融、共建共榮。藉著競技盛宴,寄語同學們促進區內的體育交流,展現頑強拼搏、力求超越的體育風範,將尊重、團結、進步、和諧的體育精神延續,並發揚光大。
澳門學界男子代表隊勇奪季軍
經過一連串的龍爭虎鬥,男子組方面,最終由中山市以3比2戰勝東莞市,奪得男子組冠軍,亞軍為東莞市、季軍為澳門特區。女子組方面,最終由佛山市以3比2戰勝東莞市,奪得女子組冠軍,亞軍為東莞市、季軍為肇慶市、殿軍為廣州市。
澳門學界男子乒乓球代表隊由四位同學許肇峰、鄭孔崴、梁啟希、陳軒賢組成,獲得男子組團體季軍。澳門學界女子乒乓球代表隊由四位同學陳芷妍,陳嘉敏,黃章凌,李溈瑋組成,最終於8強賽事止步。
有參與活動的澳門學界乒乓球代表隊員表示,這次比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與香港特區及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好手交流切磋,並展現自己的實力,深刻體會到對手的訓練水平和技巧,同時也收獲了寶貴的比賽經驗和珍貴的友誼。
研討會促灣區學校體育融合發展
此外,主辦單位以“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學界體育比賽─乒乓球團體比賽”作為平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學校領導和體育教師在澳參賽之契機開展研討會,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學校體育的創新和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學校體育產、學、研深度融合水平。研討會邀請到來自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大灣區九市的11位專家學者等參與,約600人出席。
來自大灣區各城市的多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中圍繞學生體質、健康校園和身心發展等體育教育的熱門話題進行討論,當中包括學生心理健康、體育教育和科技整合、體育教育、學生體質健康的研究和實證等主題。
編者語: 藉體育比賽增強青少年競爭力
“大灣區”現時是11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熱門詞彙,無論是內地,抑或港澳地區,灣區交流、融合發展已是一大趨勢。眾所周知,澳門是個“彈丸之地”,地少、人少,競爭亦少。香港人長期以來盛行快節奏的文化,效率高;內地的職場環境近年亦流行著“卷文化”和“狼文化”。相較而言,澳門悠閒舒適的環境導致競爭能力被看低一線。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灣區融合有其好處,各個城市取長補短,互補發展,在澳門而言,亦有利於本地人在融合的環境中認清自己的實力,在交流中提升競爭力。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倘若人人都安於現狀,社會何來進步的動力?
就上述活動而言,能代表澳門參賽的運動員相信均為本地學界中的“高手”,然而,云云選手當中,僅有澳門學界男子代表隊奪得一個季軍。可見,如果沒有交流、比較,則難明“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理,更遑論進步。為此,建議政府創設更多條件,為本地學生增加與其他城市學生交流比賽的機會,以競爭意識鞭策本地青少年不斷進步。
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