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城A、B區行車天橋設計連建造工程早前採取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方式進行招標並作出判給後,定於今年第四季動工,項目造價21.8億元。公共建設局更新項目進展顯示,工程已於本月委託,合約竣工日期為2027年10月。
新城A、B區行車天橋位於澳門半島與新城填海A區之間,西接科學館前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向東穿越友誼大橋和既有航道,終點在新城A區並與剛通車不久的澳門大橋互通。項目全長約3.2公里,包括行車天橋、以及與行車天橋兩端道路銜接之路網工程、人行天橋及人行隧道等,其中主橋長度約1,550米、跨海段長約900米,設置通航孔四座,最大跨度約130米,最高海拔25.8米。
項目採取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方式進行招標,在首階段甄選出5家具資格的競投者後,於今年5月舉行第二階段公開開標,全部標書獲接納,經評審最終判給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 / 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合作經營,造價21.8億元,工期900個工作天。公共建設局網站顯示,工程已於本月委託,合約竣工日期為2027年10月。
根據項目建設方案,新城A、B區行車天橋會由孫逸仙大馬路經科學館圓形地上方,穿過友誼大橋橋底連接至新城A區南區。當局預計項目建成後,可分流新城 A區、E區至澳門半島的交通。由於天橋海拔高度超過松山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10.3米及5米的高度限制,曾引起社會關注天橋落成後或將遮擋東望洋炮台及燈塔景觀。對此,公共建設局註明,“本行車天橋不屬樓宇興建項目,不適用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之樓宇高度限制要求的規範。項目地段不屬於《文化遺產保護法》及相關行政法規所規範的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亦不位於緩衝區。”
另外,項目建設方案由最初的海底隧道改為天橋同樣惹來質疑,土地工務局、公共建設局、交通事務局及文化局早前聯合發佈新聞稿解釋指,新城A、B區行車天橋在考慮行車隧道的建設形式時,特區政府尤其關注隧道方案會出現的影響。首先,在設計隧道時必須預留較長區域以作為爬坡空間,基於項目的可使用範圍,無可避免必須停用和清拆現時的觀音像休憩區並開挖相鄰行車道;再者,隧道位於B區的出口處受空間限制而僅可設在觀音像附近,在交通使用上削弱了新城AB區通道與皇朝區的連接功能;而從工程方面考慮,隧道工程的造價相比天橋方案昂貴得多,難度也較天橋複雜。在平衡交通功能、景觀協調和工程實施等眾多要素後,特區政府作出興建行車天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