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司警局昨日總結本澳去年電訊詐騙及網絡犯罪情況。局長薛仲明介紹,去年電話詐騙立案354宗,按年減少13%;互聯網詐騙立案906宗,按年增加4%。其中電話詐騙案總損失金額逾1.5億澳門元(下同)。
據公佈,澳門常見電話詐騙犯罪包括“假冒政府機關人員”詐騙、“猜猜我是誰”詐騙、“假冒網絡平台客服”詐騙、“訂貨”詐騙等透過電話實施的詐騙犯罪。去年電話詐騙案被害人報稱的總損失金額超過1.5億元。
2024年,“假冒政府機關人員”詐騙有243宗,總損失逾1.4億元。“猜猜我是誰”詐騙有44宗,總損失逾615萬元。“假冒網絡平台客服”詐騙有27宗,總損失逾398萬元。“訂貨”詐騙有40宗,總損失逾244萬元。
常見的網絡犯罪包括裸聊勒索、網絡色情陷阱(假援交詐騙),信用卡資料被盜用進行網上消費、“刷單”詐騙,網上投資詐騙(俗稱“殺豬盤”),網戀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透過互聯網實施的犯罪。
薛仲明提到,騙徒肆意設計釣魚短訊和釣魚網站盜取信用卡資料,尤其不斷利用最新話題迷惑公眾,防不勝防,相關案件在去年共有689宗,增長1.1倍,造成企業和民眾逾1,400萬元損失,是去年增量最大的網絡犯罪類型
在與業界完善反詐協作方面,司警局去年聯同銀行業界勸退止付597宗個案,涉款近1.1億元;向銀行業界主動通報 680 個懷疑詐騙賬戶。當局與電訊業界合作屏蔽 991 個釣魚網站,通過早通報、速屏蔽防止公眾誤入釣魚網站造成損失。
他表示,雖然去年本澳電訊網絡騙案增長稍有緩和,但社會各界必須清醒認識相關犯罪形勢依然嚴峻、危害依然嚴重,盜刷信用卡、網購門票、刷單、訂貨等傳統騙案維持多發,不法分子更多利用 AI 智能等高科技手段作案、不斷翻新詐騙手法,以至近日備受關注的境外工作騙局,社會各界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薛仲明並透露,去年有 5名本澳居民分別被高薪誘騙至台灣地區和柬埔寨。其中 1名居民透過招聘莊荷廣告被騙到柬埔寨, 但到埗後被騙至詐騙園區,遭到禁錮、沒收護照及強迫做電信詐騙,該名居民之後逃出園區,輾轉在當地匿藏一段時間,隨後聯絡在港澳的朋友報案。
薛仲明形容營救行動非常困難,難以確認藏匿點,在幾經波折下,司警透過外交部、公安部大力協助成功將居民救出,安全回澳。其餘 4人則是騙去台灣地區做帶款“車手”,向被害人家屬收款,4人被當地警方拘捕,其中 1人年僅 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