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表示考慮在公共停車場引入半小時收費制度,以更好地善用公共資源及滿足不同泊車需要。交通事務局昨公佈,選址望信樓公共停車場作為首個試行按半小時收費模式的公共停車場,並將於今日上午10時起對外開放使用。收費方面,私家車日間每半小時或不足半小時3元、夜間 1.5元;電單車日間每半小時或不足半小時 1元、夜間0.5元。
交通事務局表示,經聽取各道路持份者、社團和諮詢組織對停車場收費模式的意見,並綜合評估駕駛者的泊車習慣、停車場的泊車位數量、周邊公共停車場分佈及泊車率等,決定選址望信樓公共停車場作為首個試行按半小時收費模式之公共停車場。局方期望措施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公共停車場泊車資源、鼓勵駕駛者使用公共停車場及加快泊車位周轉。
據交通事務局公佈,望信樓公共停車場位於慕拉士大馬路望信樓內,由地庫一層至地庫三層構成,出入口均設於慕拉士大馬路,提供530個輕型汽車及338個摩托車泊車位,未來亦會陸續增設電動車充電泊位。停車場不設月票,所有停泊車輛按每半小時收費,輕型汽車日間(上午8時至晚上8時前)每半小時或不足半小時收費3元、夜間(晚上8時至翌日上午8時前)收費1.5元;摩托車日間每半小時或不足半小時收費1元,夜間收費0.5元。停車場暫時提供現金支付、Mpark無感支付、澳門通、MPay及銀聯閃付卡5種收費方式。
昨日出版的《特區公報》刊登的第60/2025號行政長官批示核准《望信樓公共停車場規章》顯示,望信樓公共停車場准許泊車的時間上限為連續8日。經適當考慮停車場的輪用頻率後,交通事務局可例外地許可泊車超過上述時間上限,但須具適當理由且最長泊車時間不得超過連續30日。
另外,交通事務局指,配合望信樓內社會設施管道接駁工作,望信樓公共停車場在開放初期預計少部分泊車位需短暫停用,局方已協調管理公司做好各項安排,以保障場內人車安全。交通事務局強調,會密切留意望信樓公共停車場的泊車率及試行按半小時收費模式的運作情況,持續聽取社會意見,適時檢討和調整政策,進一步回應市民的泊車習慣和需要。
對於政府在公共停車場試行半小時收費制度,有意見認為措施將為短時間停車需求高的居民提供更大彈性和公平性,減少車主因短暫停車支付過高費用的情況,但同時認為需考慮此舉令停車場管理成本增加,並希望加強配套執法措施以確保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