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化局攜手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於9月20日在澳門文化中心合辦專題研討會,邀請三位來自內地及澳門的專家學者分享抗戰時期愛國青年的英勇事跡,闡述澳門在抗戰歷程中的獨特貢獻與重要角色,向與會者傳遞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鼓勵他們從抗戰歷史汲取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擔當作為,不負時代與青春。
.jpg)
.jpg)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黃嘉祺、青年團體及社團代表、文化遺產委員會與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逾300名澳門大專院校及中學師生出席是次研討會。
梁惠敏致辭時表示,期望透過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讓抗戰精神深入民心,成為激勵澳門民眾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同時助力青年一代增歷史責任感與家國情懷,齊心協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黃嘉祺致辭時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引導廣大青年深入認識國家在抗戰中的巨大犧牲,體會來之不易的和平,並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增強愛國情懷與使命感。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陝西行政學院)教授王曉莉在研討會上以高士其、冼星海等先烈事跡為例,深刻闡述抗戰時期愛國青年如何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救亡的時代洪流,強調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相連的崇高精神,對當代青年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林發欽指出,澳門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抗戰,通過物資流通、難民救助、情報傳遞與後方支援等方式,為抗戰勝利作出自身的貢獻。
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系統梳理澳門各界的抗戰事蹟,強調澳門同胞在抗戰期間“不中立、不缺席、全參與”的堅定立場,並從文化特質與國際主義精神的角度,分析澳門抗戰歷史對當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啟迪。
.jpg)
親迎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澳師生立志傳承英烈精神
同場另有參與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儀式的師生代表團,以“以吾輩之聲,訴英烈歸途”為題,分享參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感受。為銘記抗戰歷史、弘揚和傳承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應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的邀請,特區政府組織澳門師生代表團於9月9日至14日前往北京、丹東及瀋陽,參與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相關儀式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本次活動於9月10日在北京啟動,澳門師生代表團首先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重溫民族抗戰歷程,進一步加深了師生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緬懷先烈功績。翌日,前往遼寧丹東,參與在鴨綠江“歸航號”紀念船上舉行的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安葬丹東市紀念活動花瓣祭奠儀式,播撒花瓣寄託哀思及對英烈致崇高敬意。並參觀了鴨綠江斷橋,向英雄群像敬獻鮮花。隨後,參觀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進一步了解志願軍戰士的英勇事跡。
參團的歷史科教師李茜分享感悟時表示,是次活動將課堂上較抽象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切身感受,有效激發出他們的共情能力。她舉例稱,在祭奠儀式開始前,學生身穿正裝在烈日下站立等候了一個多小時,過程雖感辛苦,卻更能體會軍人在艱苦環境下作戰的堅毅,更懂得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並學會將軍人不畏艱難的精神運用到自身的學習、成長之中。
參團學生都宗陽憶述,置身“歸航號”紀念船上的花瓣祭奠儀式,周圍縈繞莊嚴的音樂,內心感到無比沉重,片片花瓣寄託吾輩對英烈的無盡懷念與感激,戰爭的殘酷與志願軍烈士的崇高精神瞬間具象化,觸動人心。
團員徐霖茵形容,抗美援朝紀念館外矗立的志願軍戰士雕像姿態英勇、眼神堅定,此刻她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的渲染力,更有直達心靈的震撼。在參觀過程中,她聽聞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年輕志願軍的故事,他們正值青春年華,卻毅然奔赴戰場,保家衛國,叫人肅然起敬。
參加分享會的高三學生洪戴晞表示,會後對抗戰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領悟到抗戰勝利的背後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團結,以及澳門與祖國始終血脈相連、風雨同舟的緊密聯繫。她提到,從抗戰期間澳門同胞不畏艱難、慷慨支援前線,到2017年“天鴿”風災後駐澳部隊官兵協助澳門災後清理,再到疫情期間祖國對澳門持續提供疫苗、物資等支援,印證祖國永遠是澳門的最堅強後盾。當代青年應銘記歷史、奮發進取,將來為澳門及祖國貢獻力量。
編者語: 人無精神不立 國無精神不強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習近平主席強調:“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特區政府結合國家的相關安排,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展開系列活動。文化局與教青局早前合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研討會,進一步加深了青年全面瞭解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歷程,激勵青年團結奮進,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此外,特區政府還組織澳門師生代表團於9月9日至14日前往北京、丹東及瀋陽,與來自內地、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各界代表一同參與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儀式及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加深認識了抗戰期間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以及國家為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和犠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硝煙雖已消散,但經過戰火淬煉的抗戰精神永存。與會的學生們表示,現在國家和平與安定得來不易,是無數抗戰先烈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當代澳門青年應繼承先輩精神,在國家未來發展過程中做到“不缺席、不缺位”,將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緊密相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