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紙日期: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首頁» 澳大430名防騙大使就職
  分享給朋友  |   www.digg.com www.technorati.com www.yahoo.com www.twitter.com www.facebook.com www.reddit.com del.icio.us www.stumbleupon.com www.google.com www.furl.netm
 
澳大430名防騙大使就職
【發佈日期】2025-10-24 01:07:24 【我要列印】 【我要評論】

 

為響應司法警察局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作推出的“校園防騙疫苗計劃”,澳門大學於本月8日委任逾430名學生領袖擔任第二屆防騙大使,冀以朋輩間的正面力量,推動校園防騙宣傳工作。

第二屆防騙大使就職儀式上,澳大副校長莫明與司法警察局副局長蘇兆強共同向學生防騙大使頒發委任狀。今屆防騙大使延續過去的多元組成架構,成員分別來自澳大十所住宿式書院、研究生宿舍小導師計劃、澳大學生會及司法警察局“社區安全青年領袖計劃”。

莫明在致辭中指出,澳大自2023年4月成立防騙專責小組以來,持續開展防騙宣傳活動,並於今年1月委任首屆防騙大使。為強化校園防騙工作,大學積極落實多項措施,包括透過住宿式書院及法學院通識課程,向所有大一學生進行防騙教育;推動學生填寫防騙測驗卷進行風險評估;向學生家長傳遞防騙資訊;在校內恆常發佈防騙資訊及多渠道宣傳;邀請司法警察局人員入校舉辦講座;由宿生領袖向宿生進行一對一防騙宣講;舉辦“反詐微電影創作大賽”。此外,隨著澳大橫琴合作區校區的發展,大學亦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區防騙活動,選派學生代表擔任“反詐先鋒”。大學期待持續與相關部門合作,共同減少詐騙案件,營造安全校園環境。

蘇兆強表示,今年前三季高校學生遭受“公檢法”詐騙的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證明防騙宣傳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他特別感謝澳大全體教職員及學生對反詐防騙的重視,大學全方位的配合是成功的關鍵。他強調,防騙是一場持久戰,詐騙手法正不斷更新,近期已出現從“公檢法”詐騙轉向“假冒客服”的新趨勢。面對挑戰,司法警察局將繼續與教育界緊密協作,保持警覺,並期望新一屆防騙大使繼續發揮同輩影響力,將最新的防騙資訊滲透校園每個角落,不讓騙徒有機可乘。

兩名澳大學生代表分享了防騙推廣的實踐經驗。澳大工商管理學院、曹光彪書院學生李寧結合自身遭遇,分享遭遇有人冒充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廳人員的詐騙經歷,提醒非澳門新生提高警惕,並建議學生建立“群體防騙網”,及時分享可疑訊息。

澳大法學院、何鴻燊書院學生蔡子軒則分享他自中學至今參與司法警察局青年計劃活動的經驗,呼籲防騙大使們積極動員身邊學生持續關注防騙資訊,善用反詐工具並將防騙知識融入日常交流。

司法警察局關注少年科及反詐騙協調中心亦在現場特別設置防騙宣傳攤位,向到場師生傳遞最新防騙資訊。

出席嘉賓還包括司法警察局資訊罪案調查處處長龍漢威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學生廳職務主管洪慧敏。澳大多位住宿式書院院長、學生事務長彭執中,以及逾 200 名師生代表亦有參與。

編者語: 校園防騙 親子共責.
 
電訊網絡詐騙案猖獗,大學生被騙,已非新鮮事,金額大者,被騙去數百萬巨款,亦偶有所聞。近日有新聞報道,有內地來澳就讀的大學生,參加司警到大學的校園宣傳講座後,發現警方所述的作案手段與自身經歷遭遇相似,懷疑自己從8月開始遇騙,即場向警員求助,報稱損失逾38萬港元。而當日同一類型的新聞,則是另一名大學生墮公檢法騙案,半年內被騙去200萬元人民幣。
由此可見,警方的校園防騙工作有一定成效,至少讓上述首名學生聽完後,及時止損。隨著社會繁榮穩定,家長們愈發寵愛自己的子女,以致不少大學生銀行存巨款,成為騙徒的作案對象。入世未深的學生被騙徒三言兩語便嚇至驚惶失措,未深入了解就按指示辦事,轉走存款。
有見及此,筆者認為警方、學校固然有必要繼續進行防騙工作,但家長、學生本人同樣不可疏忽大意。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溝通,了解他們的財務狀況和交友情況,避免讓子女保管過多現金;倘若子女索款時,應了解清楚來龍去脈,再提供經濟支援。學生則需多了解防騙資訊,堅持“身正不怕影斜”,切勿輕信自己墮入法網;同時警惕陌生來電和短信,遇有疑似詐騙情況要及時求助或報警。
 
春華
我的名字:   驗證碼:
已有評論0更多»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時事新聞網保持中立。
 
 
廣告服務   |    關於我們   
網址:www.macautimes.mo 地址:澳門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1樓
電話:2842 1999(總機) 8798 1983 / 8798 1984(廣告部) 傳真:2842 1333
電郵:macautimes@hotmail.com 社長:楊達夫
版權屬于澳門時報所有. Copyright 2022 macau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澳門天心電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