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邀請社工局防治賭毒成癮廳防治問題賭博處處長胡綺梅、逸安社主任鄧倩愉、聖公會樂天倫賭博輔導暨健康家庭服務中心主任胡慧嫻出席,與聽眾探討防治賭博失調問題。胡綺梅指出, 社工局的“賭博失調人士中央登記系統” 數據顯示,疫情前每年求助個案約 140宗,過去 3年因防疫關係,居民減少外出,賭博失調相對受控,求助數字只有疫情前約 6成;今年上半年則有 19宗,暫未發現賭博失調求助較疫情前有大升幅。
根據《澳門居民參與博彩活動調查研究 2022》研究報告顯示,18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的博彩參與率為30.1%;另外,在調查的2,033位受訪者中,發現共有9位受訪者可能存在賭博失調,佔整體0.45%。
胡綺梅表示,當局會透過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評估求助者有否賭博失調,近年有 3成被評為重度,其餘 7成人有意識到自己有賭博失調問題,相比 10年前情況剛好相反,反映居民求助意識提高。
胡慧嫻指,中心上半年收到求助人數 306人,跟進比例約 6成,求助人士與疫情前的心態未有大分別,但在疫情期間求助者受經濟影響,還款能力較疫情前的求助者低。她又提到,部分近民居的娛樂場較多長者參賭,他們多數是空閒時到賭場,下注金額小,賭博的頻率及模式,與閒時“飲茶聚會”類同。
鄧倩愉稱,中心收到求助者多數為 30至55歲的全職人士。她提醒,遇到有賭博失調問題的親友請求借錢還賭債,盡量不要借,因為借錢並不能夠真正幫助有關人士解決成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