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昨列席中華總商會主辦的“2025工商業座談會”時發表講話提到,今年首三個月,澳門幸運博彩毛收入為576.6億元,按年基本持平,仍未達到每月平均200億元的預算水平,本年度財政收入或未如預期樂觀。政府必須認真研判未來經濟形勢,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審慎理財。
戴建業指出,去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為4,033億元,按年實質增長8.8%。今年以來,受惠於中央的惠澳政策,包括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分別實施赴澳門旅遊“一週一行”及“一簽多行”,入境旅客數量持續增長。今年首兩月,入境旅客總數為679.4萬人次,按年上升10.4%,其中國際旅客增長19.5%;酒店業場所客房平均入住率上升至90.7%,較去年同期提高5.2個百分點。在就業市場方面,最新一期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3%,保持在較低水平。然而,當前國際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澳門作為高度開放的外向型微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同時,在特區政府積極拓展客源的基礎上,旅客的消費模式和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雖然去年全年旅客總消費達到753.6億元,按年增長5.8%,但旅客人均消費卻按年減少14.6%,降至2,157元,而且全球經濟復甦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為本地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他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從財務支援、拓客引流、促進消費、升級轉型等多個方面,支持中小企業持續經營、創新發展和提升經營能力,同時著力優化社區營商環境,為不同社區注入活力,並強調特區政府會持續透過多渠道了解企業發展所需,適時優化現有政策舉措,進一步激發社區經濟活力,支持澳門各行各業實現更高質量與可持續的發展。
戴建業同時提到,橫琴作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粵澳雙方正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攜手推動合作區建設。今年是合作區第二階段建設的啟動之年,特區政府已設立“促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將從政策、法律、人員及資源投放等層面加大對合作區的支持力度,並圍繞產業民生法規修改、澳琴政策聯動、引導澳門資本加大對合作區項目投入等方面推出系列具體舉措,共同推動合作區建設展現新面貌、實現新突破。此外,積極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內地省市的合作,力爭在貿易、金融、專業服務等領域取得更多合作成果。
中總提四建議穩經濟促發展
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表示,面對外部經濟壓力加大等複雜形勢,去年本澳經濟在服務出口的帶動下,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經濟規模回復至 2019 年的 86.4%水平。然而,近年本澳消費模式有所轉變,北上消費、電商平台包郵到澳、平替消費、消費降級等疊加因素,商戶要不斷適應居民消費需求升級而各出其謀。
對於未來澳門經濟發展,中總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緊抓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機遇,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推動“1+4”產業多元發展策略,做好“引進來、走出去”工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二是堅持做好“澳門+橫琴”這篇大文章,希望澳門工商界積極參與合作區建設,推進兩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推動“四新”產業發展,助力澳琴一體化,深度對接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三是堅持穩經濟、增信心,克服困難謀新發展。祖國內地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巨大,澳門受惠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的機遇將大於挑戰。未來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包括工商界在內的社會各界需堅持做好穩經濟、增信心的工作。
四是堅持投資於人、促進消費。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於人”,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因此,建議政府響應國策,聚焦居民所需,把更多資源“投資於人”,特別是育兒、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民生領域,從而減輕居民負擔,釋放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