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及新華社北京5月15日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支撐保障和組織實施等內容,為持續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明確了“路線圖”。
《意見》部署八項主要任務
《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取得重要進展,城市更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初見成效,安全發展基礎更加牢固,服務效能不斷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經濟業態更加豐富,文化遺產有效保護,風貌特色更加彰顯,城市成為民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意見》部署了八項主要任務:一.加強既有建築改造利用。穩妥推進危險住房改造,加快拆除改造D級危險住房,通過加固、改建、重建等多種方式,積極穩妥實施國有土地上C級危險住房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非成套住房改造;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更新改造小區燃氣等老化管線管道,整治樓棟內人行走道、排風煙道、通風井道等,全力消除安全隱患,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三.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公共活動場地等,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構建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四.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推動老舊街區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活力街區。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和舊商業街區,完善配套設施,優化交通組織,提升公共空間品質,豐富商業業態,創新消費場景,推動文旅產業賦能城市更新;五.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多層級、全覆蓋的公共服務網絡,充分利用存量閒置房屋和低效用地,優先補齊民生領域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合理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六.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全面排查城市基礎設施風險隱患。推進地下空間統籌開發和綜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氣、供水、排水、污水、供熱等地下管線管網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改造,完善建設運維長效管理制度;七.修復城市生態系統。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建設連續完整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修復受損山體和採煤沉陷區,消除安全隱患;八.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銜接全國文物普查,紮實開展城市文化遺產資源調查。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全面調查老城及其歷史文化街區,摸清城鎮老舊小區、老舊街區、老舊廠區文化遺產資源底數,劃定最嚴格的保護範圍。
“這些任務緊密圍繞新時期人民需求,立足關鍵領域精準發力。各地應準確把握現階段實施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標,基於自身實際,抓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
六方面加強支撐保障
《意見》還提出從六方面加強支撐保障,包括: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實施機制,完善用地政策,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方式,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健全法規標準。
其中,對於資金保障問題,《意見》明確,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支持力度,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支持。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推進相關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在債務風險可控前提下,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予以支持,嚴禁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落實城市更新相關稅費減免政策。
“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對於穩增長、擴內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將城市更新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行動,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楊保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