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佈首批289個《“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場景案例》,涵蓋醫療服務管理、基層公衛服務等四大領域,為全省衛生健康智能化轉型提供參考樣本。
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介紹,在豐富醫療健康數據供給方面,基於行業可信數據空間,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打造40個高價值語料庫。依托省衛生健康數據中台,首批上架免疫規劃、基本公衛、托育機構等154項高質量數據集。
在數據要素流通方面,廣東支持醫療機構在廣州數據交易所完成健康醫療數據產品的資產憑證和知識產權“雙登記”。目前,省人民醫院、省中醫院、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一批醫療機構已完成部分數據資產登記。
目前,省人民醫院研發的ROP智能診斷系統與自動圖文報告系統,已在全國26家醫院進行推廣應用,服務人群超5萬人次;汕頭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自主研發全年齡段眼底疾病智能化診斷預警平台,已在50多家醫療機構推廣使用,完成10萬例眼底患者輔助診斷,這些成果正是通過數據要素促進人工智能產品成果轉化的生動實踐。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公佈的289個案例為各地推進“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提供借鑒,促進各地繼續豐富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和質量,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