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消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當日公佈,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七個方面。
“十五五”時期具重要地位
《建議》由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3日通過。《建議》提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
《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續奮鬥。“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對於“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建議》提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七個方面。
一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增強,經濟增長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並跑領跑領域明顯增多,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驅動作用明顯增強。
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四是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主流思想輿論不斷鞏固壯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踐行,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激發,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國家軟實力持續提高。
五是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進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分配結構得到優化,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優化更可持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
六是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七是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防範化解,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紮實推進。
《建議》強調,在此基礎上再奮鬥五年,到2035年實現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建議》又提出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在就業方面,《建議》指出,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加強產業和就業協同,積極培育新職業新崗位,支持企業穩崗擴崗。
在收入分配方面,《建議》強調,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施城鄉居民增收計劃,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推動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
在教育方面,《建議》提出,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擴大學齡人口淨流入城鎮的教育資源供給。穩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建議》提到,完善並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健全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在房地產方面,《建議》表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基礎制度。優化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城鎮工薪群體和各類困難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給。
在建設健康中國方面,《建議》稱,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健康促進政策制度體系,提升愛國衛生運動成效,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和人民健康水平。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加強疾控體系建設,防控重大傳染病。
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建議》指出,倡導積極婚育觀,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發揮育兒補貼和個人所得稅抵扣政策作用,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優化就業、社保等方面年齡限制政策,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
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建議》提出,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標準,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和內容,制定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路徑、措施,推動更多公共服務向基層下沉、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健全與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