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澳門的希望,青年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為培育更優秀的年青一代,協助年青一代更好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澳門青年聯合會舉辦“第十二屆澳門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致力為澳門培育一群關心國家民族發“計劃”以18歲至39歲澳門大專院校學生及年青的專業人士為對象,自9月起,舉辦一系列提升議政才能、拓展領導能力的培訓活動,希望在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前提下,提升青年的國家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領導潛能,為澳門的持續發展培育更多優秀而富使命感的青年。
為總城規草案建言獻策
政府已經完成編制《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並展開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9月17日,“計劃”舉辦總城規草案討論會,邀請了城規會委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副會長高岸聲,都更委員會委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劉雅樂,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成員、澳門青年聯合會司庫梁倩文,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兼活動委員會主任陳子廉,澳門青年聯合會副理事長陳桂舜、副秘書長梁子豪與一眾青年議政委員及學員就相關議題,針對土地利用、居住用地、經濟產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都市更新等範疇展開熱烈討論,期望收集本澳青年對城市未來規劃的願景、建議及意見,為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力量。
系列沙龍提升思辨能力
9月26日,“計劃”邀請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創會會長張榮顯博士,講述大數據時代之社交聆聽與網絡輿情分析,從介紹大數據的概念開始,講解當前流行之社交平台特性、網民行為及線上的網絡輿情分析技術,還向學員展示眾多的案例,理論與實務並重,務求讓學員們能認識及理解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大數據時代,如何科學地、有效地掌握來自網絡世界的民意。
同日,“計劃”邀請到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講述時政分析與評論技巧,帶領學員從認識新聞傳播開始,學會如何透過“望、聞、問、切”去觀察、聆聽、詢問及搜尋時政資料,並掌握信息判斷和搜尋的要點。及後,導師傳授評論技巧,講解評論的原因、應有的心態以及批判的思維,並通過案例分析與學員一起討論互動。
本月10日,“計劃”邀請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林玉鳳為學員就“政策分析與評論”主題作分享。導師首先從政策分析的概念講起,再進一步解釋“政策分析的八步法”,包括定義問題、搜集證據、推想替代方案、選擇衡量標準、估算效果、處理價值取捨、決定最終政策、解釋決定。至於政策評論的部分,導師指導學員應留意“你是誰?”、“你用甚麼身份?”、“在甚麼場合評論政策?”三大問題,並應注意細節,包括使用的語言要恰當、列舉的例子要形象、除了要表明立場之外,最好可以提供到額外的相關資訊,最後就是提出解決方法。導師在課程中不斷引用貼近學員日常生活的切身例子,讓學員在短時間內就掌握到政策分析與評論的概念。
當日“計劃”並邀請演講辯論導師楊穎虹就“演辯技巧入門”進行分享,教導學員以批評性思維反省自我及進行修正,用多方面觀察不同角度的世界。 導師勉勵學員要勇於面對挑戰,將弱點化為特點,進而變成個人亮點,同時結合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能夠事半功倍地準備一份出色的演講稿。導師也提醒學員,經歷其中帶來的各種覺悟,凡事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課程間,學員就演講及辯論技巧與導師進行討論交流,並透過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及分享。學員表示,希望透過課程提升個人的演講技巧與辯論能力,進一步加自己在職場的發揮及豐富未來的個人發展。展、實踐“一國兩制”政策方針、胸懷服務社會心志的優秀青年群體。
走訪歷史城區說好澳門故事
本月17日,“計劃”邀請到澳門旅遊學院黃婉妍副教授,為一眾學員、委員講解耶穌會在澳門的歷史背景及發展歷程,期望以體驗式學習的形式讓出席者瞭解宗教對澳門歷史及政治的影響。
一行人以大炮台為起點,認識耶穌會成立的宗旨、歷史、成就及在世界各地的發展狀況等,隨後前往大三巴牌坊瞭解其歷史脈絡以及牌坊上的聖像和石雕符號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到達聖安東尼堂後,導師向出席者介紹耶穌會在澳門發展的過程及影響等。最後來到澳門新八景之一的“戀愛巷”,導師講解了其葡文名稱背後的故事。
在遊走於古蹟的過程中,除了瞭解到文物及其歷史背景和故事以外,學員同時也感受到澳門中西歷史文化交融的氣息。“計劃”希望透過活動,與參與者一同親身走遍澳門歷史城區的大街小巷探尋歷史,令學員可以說好澳門的歷史故事。
編者語: 引導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談論“青年的社會參與”,重點在於參與。透過參與,青年才可以親身感受到社會上的種種情狀,才能夠激發熱誠,啟發思考。青年人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亦可鍛鍊與人合作溝通的技巧、培養領導能力、對投身社會、建設社會有莫大裨益。更重要的是,透過參與社會事務,青年與社區不同組織以至社會各界,得以建立互助互信、互勵互勉的關係,有助增強社區以至整個社會的凝聚力,從而推動整體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何透過促進年青人的社會參與,去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是全澳門社會都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為此,社會應重視開拓青年參與社會事務的空間,希望青年從不同渠道參與社會,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政府可以與社團、家長及學校協作,加強青年德育及公民教育,推動青年關心社會時事及對社區事務作出承擔,以提高青年的公民意識。政府亦可以利用社會資源,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為青年提供義工訓練和實踐的機會。
此次“青年議政能力計訓練劃”,既有社交媒體、大數據分析、演講辯論等理論上的能力培訓,同時有走訪城區、探討總城規等活動實踐,不啻為青年朋友提供了一個提升社會事務參與能力的良好平台。
除此之外,社會應該繼續以開放的態度,思考如何做好推動青少年發展的工作,以配合社會整體的發展方向。政府亦應該致力開拓和深化青年參與社會事務的空間,並協助和裝備青年回應全球化及社會改變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積極參與及貢獻社會。相信青年人參與社會事務能力的提高,不僅能提高整體社會的公民素質,最終更能推動澳門社會的進步繁榮。
秋實